7月18日,哈马斯旗下最凶狠的武装派别卡桑旅突然发布视频讲话,发言人阿布·乌拜达站在沙漠背景前,公开喊话以色列:"哈马斯愿意一次性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换取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实行永久停火、全部撤军、解除封锁,并允许充足的人道援助进入。 "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炸开,连全球反恐名单上的"极端武装"都主动求和了?
然而仅仅几小时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就泼来一盆冰水。 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斩钉截铁回应:"只要哈马斯仍然具备威胁以色列安全的能力,任何永久停火都是幻想。 "以军坦克甚至在这一天加速推进,炮火覆盖了加沙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东侧。
更蹊跷的是,就在卡桑旅发出求和信号的前一天,7月17日晚,哈马斯另一位高层还对媒体乐观表态,说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停火谈判"出现积极进展"。 他甚至透露,以色列提交的新方案里,承诺从加沙南部一条叫做"莫拉格走廊"的战略要道撤军。
短短24小时内,和平信号与炮火轰鸣同时上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以色列到底在和哈马斯谈什么?
谈判桌上的暗战:人质换撤军的分秒必争
这场扑朔迷离的和谈,早在7月6日就已悄然启动。 哈马斯代表团躲在多哈的豪华酒店里,通过埃及和卡塔尔的中间人,与以色列情报官员展开间接交锋。 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死结上:
首先是时间。 哈马斯咬死"永久停火"不松口,要求协议生效后以色列必须全面停火。 以色列则只肯接受"阶段性停战",坚持分成多个阶段实施,同时要求哈马斯在第一阶段就释放至少10名活着的人质。
其次是领土。 以军最新方案提出,即便协议达成,也要在加沙40%的土地上保留军事存在。 这个红线立刻被哈马斯代表拍桌拒绝:"一寸都不能留! "
最后是人道通道。 哈马斯谈判代表沙米在7月19日接受黎巴嫩电视台采访时强调:"每天至少1000辆满载食物和药品的卡车必须开进加沙,所有口岸都得开放。 "
就在双方为细节争执不下时,7月21日凌晨,加沙南部代尔巴拉赫一处居民区突然被导弹夷为平地。 浓烟中,以色列国防部发表声明,称根据情报在此打击了"哈马斯高价值目标"。 当地医院却在登记簿上记下触目惊心的数字:12小时内150具尸体被送来,还有300多名伤员在走廊哀嚎。
人质迷云:谁在阻挡生命通道?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曾向外界透露过一个关键信息:目前还有超过60名被扣押人员存活。 这个数字很快被哈马斯卡桑旅打脸。 在7月18日那段引发轰动的视频里,发言人乌拜达突然话锋一转:"如果以色列阻挠谈判,我们无法保证支持短期停火,更不要说释放10名被扣押人员了。 "
人质成为双方博弈的核心筹码。 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甘茨7月20日对着镜头强硬表态:"即便需要打满整个夏天,我们也决心夺回所有人质。 "而在拉法口岸埃及一侧,满载小麦的联合国卡车排成长龙,却因以军拒绝开放过境点,最终在7月22日被烈日晒得发烫。 当地红十字会记录显示,日均有1200辆援助卡车滞留在边境东侧。
撕裂的国际战线:25国联合声明遭强硬反击
就在加沙居民在废墟中翻找食物残渣时,国际社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分裂。 7月21日,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等25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与哈马斯"立即实施无条件永久停火"。 这份声明点燃了以色列的怒火。 外长卡茨当天就在社交媒体回击:"这些国家像生活在童话里! 他们怎么不对哈马斯提条件? "
而美英德奥四国拒绝在联合声明上签字。 特别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7月22日记者会上重申:"我们支持以色列自卫权。 "就在同一天,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拉扎里尼因批评以色列遭受美国制裁,被冻结在纽约的个人银行账户。 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则站在安卡拉发表演说,指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正为扩张领土寻找借口,只有独立巴勒斯坦国才能终结冲突。 "
硝烟中的实验室:病菌在蔓延
当停火谈判在奢华的多哈酒店僵持不下时,加沙唯一能做细菌检测的中央实验室在7月19日彻底停摆。 没有电力,没有试剂,成千上万例腹泻患者的样本堆积在摄氏40度的帐篷里腐烂。 世卫组织官员在拉法口岸的集装箱办公室发布紧急通告:"加沙的污水正在混入饮用水系统,而以色列拒绝放行检测物资。 \
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