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各种上市公司大单新闻刷屏了。巨星科技拿下欧洲1500万美元订单,圣晖集成在手订单28亿,东华科技未完成订单499亿...数字一个比一个吓人。
面对大订单不断,应该说经济要好,自然订单这块一定会体现。但这两年特别多,或许有越缺什么就越显摆什么的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上市公司越来越体会到股价、市值的重要。这对牛市也有非常好的助推作用。大订单有点像股价的催化剂,作用在什么时候非常关键?最好就是在股价抢盘或者洗盘之后,所以下面我仔细讲。
一、牛股的两副面孔
都说千金难买牛回头,但回头的可能真不是牛。我观察过上百只牛股,发现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特征:
第一,必有人抢。好东西都是稀缺的,股票也一样。就像菜市场最后一条野生黄鱼,大妈们能打起来。
第二,必面临洗。大资金不是慈善家,他们拉升前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把你洗出去。
这话可不是我瞎说。前年新能源火爆的时候,有个做锂电池材料的公司,订单接到手软。表面看股价翻了三倍,但中间经历过三次20%以上的回调。当时多少人骂骂咧咧地割肉,结果呢?现在回头看都是黄金坑。
二、数据不会说谎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道理我都懂,怎么判断是不是真抢筹?这就得说说我的看家本领了——量化数据。
去年我发现一只化工股很有意思。看走势就是个震荡下行,估计90%的散户看都不会看。但我的系统显示,在股价下跌时出现了罕见的"游资抢筹"和"机构震仓"行为。什么意思?就是大资金在偷偷吃货的同时,还故意打压股价吓唬散户。
左边是传统走势图,右边是我的量化数据图。对比看看就明白,光看K线就像戴着墨镜找蚂蚁——啥也看不清。手头股票背后的机构是否信心十足,积极参与?一样可以自己观察各种机构动作,会直观很多,心里也会有谱很多。.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三、暗流涌动的市场
最近这种情况特别多。比如某家做智能装备的,订单同比增长70%,股价却横盘三个月。普通投资者早跑光了,但系统显示机构持仓一直在增加。果然上个月突然启动,两周涨了40%。
还有更绝的。某医疗器械公司接了个非洲大单,消息出来前股价先跌了15%。当时论坛里一片骂声,说庄家出货。结果系统显示那是在震仓,之后两个月股价翻倍。
现在明白为什么总跟不上节奏了吧?我们散户最大的劣势不是资金量小,而是信息不对称。人家机构能看到交易行为的微观变化,我们却只能对着K线猜谜语。这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现象,在量化数据面前无所遁形。
时代变了兄弟们。以前这些数据只有机构能看,现在通过量化工具我们也能窥见一二。就像开头说的那些大单公司,订单暴增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的聪明钱早在消息出来前就布局完毕。市场永远在轮回,但玩法已经升级。在这个量化交易时代,光看财务报表和K线就像用算盘对抗超级计算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许才是破局的关键。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