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2日讯(通讯员 阳颖)“腰疼、腿疼,持续的酸麻胀痛,走不了路,也睡不好觉。”55岁的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10多年前就开始隐隐作痛的腰,会在几天前突然“爆发”——那天干完活,左侧腰部、臀部及大腿后方猛地像被电击一样酸痛,别说走路了,连坐着都钻心地疼,只能保持侧卧的姿势躺在床上,晚上也被疼痛折磨得无法入睡。短短几天,李先生就消瘦得不成样子,家人见状,赶紧带他到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
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却并未在患者腰椎CT及MRI上发现明显的椎管内间盘突出,而这与患者如此严重的腰腿疼痛症状不相符合。
医院副院长、脊柱外科主任龙军华带领团队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反复的阅片,在腰5/骶1节段极外侧发现了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着左侧腰5神经根,而患者的症状以左侧骶1神经根表现为主,这又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相符合。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团队首先为李先生实施了“左侧腰5神经根阻滞术”,术后其左下肢疼痛症状立即缓解,最终找到了造成李先生疼痛的罪魁祸首——腰5骶1左侧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5%-10%,因临床发病率低,很容易误诊和漏诊。发病时,患者下肢会出现明显的烧灼、刀割、电击样疼痛和麻木感,通常为持续性,休息不能缓解,严重时会限制患者活动,甚至无法站立行走。”脊柱外科副主任郭金超介绍。
展开剩余59%找到了病因,下一步便是确定治疗方案。科室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为其施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该手术需在狭小的椎间孔区域进行操作,既要精准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又要避免损伤神经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对术者的技术、经验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考验。
制定了周密详实的手术方案及风险预案后,龙军华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仅通过一个7毫米的小孔,借助椎间孔镜的清晰视野,逐步分离肌肉组织、精准摘除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手术出血量仅5毫升。
医生对李先生进行康复指导
“现在不怎么疼了,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术后,李先生便感觉腰腿的沉重枷锁骤然卸去,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第二天就能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久坐、长期伏案工作等,椎间盘在异常应力下退变加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将科学的护腰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一、尽量避免弯腰负重,若需弯腰拾取或搬运重物,要曲髋曲膝下蹲后进行,切忌直膝弯腰拿取。
二、避免久坐,间隔1小时左右建议起立适当活动;
三、控制体重,过度肥胖会造成腰椎负担,增加诱发腰椎疾病的风险;
四、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可进行向后挺腰锻炼、拱桥式腰背式腰背肌功能锻炼,但注意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腰部进行保护,比如佩戴好腰围。
来源:大众卫生报
发布于:湖南省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