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今年夏天,由伊蚊叮咬传播的基孔肯雅热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疫情,目前疫情正处于防控关键时刻。如何有效灭蚊、防叮咬?个人防护如何做好“最后一道防火墙”?南方+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驱蚊产品市场扩容加速,各类驱蚊“神器”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新需求,但其中也混杂着“智商税”,刷新着消费者的“防蚊体验”。
市场|7月驱蚊搜索量和销售量激增
“这是给蚊子准备的新口味,甜甜的味道我喜欢,希望蚊子厌恶能远离我”。上周,王小姐刷到基孔肯雅热病例增长的新闻,迅速网购了一份花果香味的六神喷雾驱蚊花露水。淘宝六神官方旗舰店显示,这一款产品跻身广州驱蚊水热卖前十,近一周超过2万+的消费者光顾过该产品的网店。7月22日,佛山顺德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数增加2000多例,大众对病毒及蚊子的关注度明显提升,驱蚊产品销售增长明显。
关注度直接转化为线上搜索和购买的热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7月22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相关病例数的第二天,平台上驱蚊液、驱蚊/防蚊喷雾以及防蚊贴的搜索量,与7日前相比,分别增长了222%、148%和150%。同时,保济油(一种常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蚊虫叮咬及轻度烫伤等不适的外用中药油)的搜索量也环比激增414%。
叮当快药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23日-25日的三天内驱蚊防蚊类产品的搜索量激增了112%,同时,驱蚊产品的销量也大幅增长,超过46%。
美团买药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最近一周(7月18日至24日),广东地区驱蚊用品搜索量环比增长160%,驱蚊用品销量同比增长33%。
市场热度在线下和品牌方同样得到反馈。“受基孔肯雅热影响,很多以往不太注重居家和户外防蚊的人或者对蚊子不敏感的人,也开始关注驱蚊产品。”全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朝云集团卫生害虫防控技术工程师刘亚军介绍,“整个驱蚊产品市场销售在近段时间内都有明显的提升,超威在线上线下各平台、门店的产品成交都有上涨,比如超威小绿瓶驱蚊喷雾在7月份销售同比上涨40%以上。”润本股份方面也表示,部分产品出现缺货情况,为应对当前市场增长的需求,工厂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
趋势 |驱蚊产品升级迭代
在市场销量激增的同时,驱蚊产品的研发趋势也在悄然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成为核心驱动力。
魔镜洞察数据显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升,2024年蚊虫驱杀用品更加注重温和环保配方,为了满足宠物家庭的需求,产品将特别关注“人宠友好”。新型驱蚊用品将采用更科学作用原理,例如通过气味改变驱赶蚊子,而并非直接将蚊子杀死,对宠物以及孕妇、婴幼儿等敏感人群更友好。
这种趋势体现在核心驱蚊成分的选择上。国内驱蚊领导品牌六神品牌负责人向南方+记者介绍,目前市面常见的驱蚊液、驱蚊花露水通常使用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等成分,蚊香(液)、杀虫剂等产品则使用菊酯类成分。其中,羟哌酯是目前国际主流驱蚊成分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等4大权威机构认可。“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针对添加了20%羟哌酯的六神驱蚊蛋(六神驱蚊花露水48ml)开展趋避效果研究中发现,经验证可趋避白纹伊蚊(即花蚊子)长达8.2小时,针对白纹伊蚊具有A级驱蚊力,并验证产品安全性。”
成分迭代也部分源于现实挑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联合多地疾控机构对蚊虫进行监测,发现部分地区家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的抗药性已达中至高水平。这也驱使企业加大研发,推出防蚊手段更为科学、可持续性的产品。“我们暑期热卖的超威驱蚊小绿瓶,就应用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成分羟哌酯(派卡瑞丁),作为最新型且有效的驱蚊成分,它能通过作用于蚊虫触须上的气味受体,让蚊子觉察不到人的存在,实现‘蚊前隐身’的效果”。立白集团超威事业部负责人介绍,这款产品味道轻、透皮率低,比较受到家中养宠物、孕妇婴幼儿群体的欢迎。
除了安全性能、温和配方和人宠友好的新趋势外,新型驱蚊用品在产品的设计创新也有一定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蚊虫驱杀品类产品的设计创新并非“为创新而创新”的绣花枕头。南方+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除常规喷雾外,驱蚊产品还出现了次抛产品。“凝胶质地,涂抹方便;小巧便捷,可直接带上飞机地铁;户外专用”,淘宝平台上,一款显示周销量上涨2倍的户外驱蚊产品如此介绍。这款驱蚊次抛啫喱10.5元/盒,里面有7片,避蚊胺含量10%,一次用一片即可。记者注意到,消费者好评普遍集中在“携带方便”这一项。
驱蚊赛道的边界也在拓宽,其原理基于对蚊子习性的深入研究。据了解,蚊子有一套精密的“探测系统”:它们的触角能捕捉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复眼可识别热量辐射,口器上的传感器还能探测皮肤表面的乳酸浓度。研究表明,人的汗水中有一种成分叫4-甲基苯酚,而雌性蚊子嗅觉细胞上的受体可以响应该成分,从而产生吸引。根据这一原理,专家建议更好地自我防护,做好个人的卫生健康清洁护理尤为重要,要做到勤洗澡、勤换衣,保持自身清洁,减少汗水吸引蚊虫机会。还可以选择可以清洁和保护肌肤的沐浴露,如舒肤佳净护系列产品。
问题 |部分网红产品并无驱蚊效果
然而,驱蚊市场在创新与创意不断的表象下,乱象也随之滋生。“需要注意的是,五花八门的驱蚊产品中不乏‘智商税’。”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杜洪提醒说。
在电商平台上,驱蚊手环、驱蚊贴等网红产品以“天然无毒”“植物精油配方”等吸引眼球的标语销售火热,其中不少产品宣称以草本精油为成分。这类手环大多是为儿童设计,有可爱的造型和色彩,有的还有IP联名。然而,其效果备受质疑。
去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市面上25款驱蚊剂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不同成分的驱蚊剂在驱蚊能力上有颇大差异。其中8款宣称含有天然或植物成分的驱蚊剂,如香茅油、柠檬草油、大豆油及柠檬尤加利油等,在驱避埃及伊蚊方面则效果不佳。此前包括“老爸测评”等多个测评类博主测试过新型驱蚊产品。结果显示,驱蚊手环和驱蚊贴类被测试的商品几乎没有驱蚊效果,甚至有蚊子直接趴在了产品上。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驱蚊产品的投诉约2000条,大多数是吐槽新型驱蚊产品无效的。
这些问题的根源,部分在于对产品监管属性的认知和执行不到位。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防蚊驱蚊功能,无论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类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按照农药管理,必须在标签上注明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工作人员此前向媒体表示,之所以在《意见》中再次强调驱蚊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是因为近几年一些产品以纯天然、生物提取等为噱头,尤其是一些进口产品更是连中文标签都没有,更别提农药管理信息了。这些产品往往没有经过毒理实验、代谢实验等,却常常被消费者买来用在孩子或者孕妇身上,存在安全和健康风险。站在农药定义的范畴来讲,蚊子属于昆虫类,昆虫是农业领域的病害、虫害、草害之一,因此对这些有害生物有效的化合物管理属于农业农村部的职责。
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杜洪也谈到,农业农村部在上述《意见》中明确,只要声称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不管是“防蚊贴”“防蚊剂”“防蚊液”“驱蚊手环”,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都应该属于农药范畴,都必须在在产品的标签中明确标明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
采访中,企业和专家也指出,随着政府监管趋严,不合规的“白牌”(即没有品牌的代工产品)在减少,加上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推动行业合规化。这表明,解决市场乱象,除了消费者提高警惕识别“智商税”,监管的持续落实和行业的自律同样至关重要。
■专家提醒
部分化妆品 可能会“诱引蚊虫”
目前,被权威机构和疾控部门认证的有效驱蚊成分有四种: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和柠檬桉油,前三者属于化学成分,柠檬桉油则属于天然植物成分。
避蚊胺(DEET)是最早被发现并被广泛使用的驱蚊成分,驱蚊效果强大而持久,对蚊子、咬蝇、恙螨、跳蚤、蜱等都有效,有业界驱蚊“金标准”之称,但缺点是出汗后挥发快。避蚊胺的严重不良反应较为少见,极少数人可能引发皮疹,高浓度产品可能导致皮疹、水泡以及刺激皮肤和黏膜。
派卡瑞丁,又称羟哌酯,是一种新兴的哌啶化合物,对蚊、蠓、蜱、沙蝇、螨等都有效。与避蚊胺相比,派卡瑞丁的耐受性更好,在皮肤表面蒸发慢,刺激性也更小。
驱蚊酯相比避蚊胺和派卡瑞丁,其防蚊时间、持续效果都稍逊色,但更低毒、更安全,不过接触到眼睛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性。
柠檬桉油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天然驱蚊活性物质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和大多数天然驱蚊成分类似,有效防护时间都较短。此外,还有一些来源于薄荷、天竺葵等植物的提取物,如薄荷油、雪松油、天竺葵油等,也具有一定的驱蚊效果。
“目前许多实验已经证明,天然植物成分对蚊子的驱除作用并没有那么强,含有避蚊胺的产品效果较好。”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表示。不过,他指出,随着化学成分的使用范围愈加广泛,蚊子对于化学品的抵抗力可能会越来越强,将逐渐进化出抗药性。
另外,陈晓光还提到,一些女士涂抹的化妆品中含有一种叫做“硬脂酸”的成分,具有诱引蚊虫的作用。他建议,为了防蚊防病,近期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这些种类的化妆品以避免蚊子的骚扰。
儿童孕妇首选含派卡瑞丁产品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饶晓林表示,上述四种驱蚊成分均是适用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的安全成分,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含量和适用范围,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限2月龄以上宝宝使用,柠檬桉油则限3岁以上儿童使用。
派卡瑞丁是儿童和孕妇首选的驱蚊成分。一般10%的派卡瑞丁可以达到很好的趋避效果,是兼顾蚊虫趋避效果和安全性的“黄金浓度”。根据现有数据,正确使用派卡瑞丁不太可能导致妊娠问题。
如果使用避蚊胺驱蚊液,儿童推荐选择的浓度为10%-15%,最高不能超过30%,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皮疹,使用时应避开伤口或者发炎的部位。不推荐儿童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晒霜或其他需要涂抹的产品,反复涂抹会导致过量接触避蚊胺。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上的儿童使用盘装蚊香。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液体蚊香产品,饶晓林主任表示,液体蚊香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菊酯类的,驱蚊效果确实不错,但菊酯类是一种低毒杀虫剂,在儿童使用时务必保持室内良好通风,避免在密闭的空间长时间使用。同时,要防止儿童误食,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梅子仪
统筹:严慧芳
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