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家拳身法变化如鬼魅,难以琢磨,并非是因为有什么“穿九宫,走八卦,转七星……”等等秘传的步法,其实是以下几种原因结合综合造成的视觉效果:
00001.1.与普通人动作习惯不同的动身方法。例如:沉身进步等;
00002.2.移动时躯干重心先于四肢动。例如移动身体时,起点为A,终点为B。腿不动,躯干和重心先向B点移动,在身体快要失重摔倒时腿才动。类似这样的躯干主动而做动作。
00003.3.超越常人的身体素质。爆发力,身体弹性,以及步幅等等。
综合而言,就是身体能力,而不是什么技术。有了这个能力,不只是内家拳,什么拳都能出来类似的效果。比如空手道就有名为“缩地”的步法。
而且最重要的,上述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苦练。
有人说:重心先动,身体后动,万一没有打到人,会不会很危险?又或者被中途截击,相当于二车相撞,后果太危险。打到人固然好,但是打不到的话,对于身体的控制会不会不如脚先动,或者重心放在两腿之间移动的更稳妥,安全。
其实这些顾虑,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练。
你得练。问者所顾虑的这些,是身体能力还未练到家,刚开始的不可控阶段的状态,将之练成可控失重才是内家拳的真正要求。练出来就是内家功夫了。没有点超出一般人想象的东西叫啥内家拳啊。
而以不可控失重为主题的拳法也有,比如XXXX拳就是不太可控的失重,所以他们跑打,擦身而过,靠这个解决问题。打不中你我也跑一边去了,你也够不着我。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这些顾虑的问题老祖宗基本都想到了,都有解决办法。
内家解决办法就是练成“球”。这是最后的要求。中间还有过程要求,我也就不列了,列出来就都知道咋练了。
有这个顾虑问题是个好事。这是问到点子上了,这个顾虑其实也是内外家之别的一个关键问题。外家始终不敢踏出那一步,所以才是外家,内家敢踏出那一步了,所以才打开了一个新天地,才是内家了。
反之,开始学的是内家,结果反而不懂,不敢,不会踏出这一步,也就退回到外家了。
内外界限,不过就在这一念之间而已。
也有人说:第二点感觉应该是身体动但重心不动或者平移,而且重心应该是和身体一起动来保证身体始终处于一个六合的状态。我学过形意的进步和八极的进步,重心和步子都是同时压上来形成一个对对手的压制,配合手法达到一个瞬间锁敌的效果。
对于此理解,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帮大家思考一下,以加深对第二点的理解:
首先,什么叫单重?
其次,什么叫拿对方当拐棍?
再次,什么叫把体重搁到对方身上去?
最后,怎么就叫拿重心打人?
再来几个提示:
一、孙式三体式为何有“临界点”要领?
二、卢氏结构所谓的“提重心出体”理论是咋回事?
三、以上都不懂的话,那么,合一通背有激绞连环步,其要领是咋回事?合一通背的跑打是怎么跑起来的?
四、重心玩不好,谈何内家?怎么玩重心?就是在倒与不倒,不倒与倒之间玩。
也有人说:在我接触的体系里自身的重心是小幅度移动的,控制自己控制对手,保证自己占据中位,去引导对方的重心产生变化,你所讲的体系按照我师傅所说应该是属于外家体系,打起来步步抢位,我见过有几个练形意的这么打确实很厉害,不过和我学的退半步上一步感觉并不一样,我的师傅一直强调的是以身体中线为轴一前一后去让,你要进来就给你,然后我以我的重心去卡你的重心来达到目的,我们这一门的特点就是这样了,优势就是防御性远大于攻击性。
对此,我们的回答是:
一、有老师就听老师的,只要体系完备自洽就是好的。这是大前提。
二、我学过、练过、交流过的拳种很多,我提到的外家拳,半外家拳基本上我都练过或者至少知道根底怎么回事。说真的,没有哪个外家拳是按我说的那样打的。你说的打法在我学过的一门半内家拳里也是这么打的,我也会。我个人来说,真的懒得这么打,确实像你说的,防御大于攻击。
三、外家和内家的区别是什么?关键区别点在哪里?其实就是对重心的操控和使用。对自己的,以及对对手的。因为如果抛开重心来看。筋骨或是肌肉开发的方面,内外家并不能区分开来。大家玩的手段都差不多。孙禄堂祖师说内外家之别在养气。孙存周祖师答问时说,开始可以先把气理解成重心。气和重心,在某个阶段,重心是气的先行。重心玩精了,后期对气才有深刻的理解。对重心的理解和把握是内家劲力和浑圆态的前提。
四、以重心打人的第一步就是重心过人。不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两个:一个是不懂,一个是不敢。不懂是理论缺失,不敢是能力缺失。形意拳谱云:脚踏中门夺地位,便是神仙也难防。夺地位用什么夺?步子么?那必然犯顶。就是重心夺。重心过人就是夺地位。说评书的都懂这个,王玥波讲雍正剑侠图,说怎么就把人打倒了,我站在你原来站的位置上,你就出去了。我怎么站到你的位置上去?重心过人。
五、重心的移动不是仅仅有向前失重这么简单的,这是个引子。以中线为轴来变化,来前后让,只能应对类似方法的打法。这都属于直线平移变化。当然大部分人的打法也都是这个方式的,这是最常见的,所以足够用。但是就内家学术追求来说,肯定不止这种。重心移动是六面失重的。前后上下左右。后期是球形失重。形八太都不离这种方式。重心打人好比打台球,有直撞,有擦边,还有跳球等等。
六、这种重心变化也是有中的,不是中轴,而是中劲。所以太极的站住中定往开里打,也是指的中定力,而不是中轴,或是我站住磨心。这个中定力也是玩重心玩出来的。所以说玩重心是个大引子。
七、失重没那么简单。看我文字里写得好像挺low,前出失重,快摔倒才迈腿等等。但是其实很难,真试试就知道了。四肢不动身体重心前移你移不出多远就快摔了。内家功夫就在于此,你能移出多远不摔就是功夫。这个功夫跟你身体素质也是息息相关的,什么开肩开胯等等都在这里面,开肩开胯啥的到根上就是为这个服务的。这种功夫的高低,那是以毫米、厘米记的,你多移出一厘米,身体多开一毫米就是高手,他比你少那么一毫米,可能就是庸手。很多内家高功夫,标准就是“开一线”。
十、重心打人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重心打人之形,一个是重心打人的重心。后者是自己重心跟对方重心建立起联系的关键。打人之形好躲,很多引进落空的方法都是针对这种的;重心打重心则难防。说句实在话,这种打法基本避让不开,否则内家都练推手就没意义了,只能化。避和化是两个概念。避让是一下解决问题,你过来我一下就避你锋芒,吃到你弱处;而化是一下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一点点来,积小胜为大胜。咏春拳里有种劲叫“指中力”就是追着对方重心打练出来的一种劲力。这种劲力的特点就是给你的动作按上了导引头似的,下下追着对方重心去。形意枪劲也有类似效果。大致这些吧。余不赘言。
有朋友说:其实现在也很难去定义内外家了。因为我个人感觉,职业拳击手顶尖的有些重心控制得也很不错。因此应该会有越来越多本不是练内家拳的武人关注重心控制这个问题。
我们也同意这个观点,其实现代搏击发展趋势越来越接近内家思想。再有一些年头出现内家拳也不稀奇。确实如此。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