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价值百亿美元的核动力航母,竟然在船厂里躺了整整六年?这可不是什么好莱坞剧本,而是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的真实遭遇。作为曾经威慑印太的“海上巨无霸”,它如今却成了造船业衰落的“活标本”——反应堆换燃料拖成马拉松,水手自杀悲剧接连发生,甚至被拆零件去支援其他航母。当东大第三艘航母高调试航时,美国人却连修船都要排队等预算。这艘锈迹斑斑的航母,究竟揭开了美国军工复合体怎样的疮疤?
横须贺港的老兵们至今记得,“乔治·华盛顿”号2015年离开日本时的盛况。这艘十万吨级的核动力巨舰曾是中国东海演习的常客,甲板上频繁起降的F/A-18战机,一度是西太地区最醒目的武力符号。可当它驶入纽波特纽斯船厂开始例行大修时,谁都没料到这场“体检”会演变成长达69个月的瘫痪。
核航母每25年就要经历一次“心脏手术”——更换反应堆燃料棒。这本该是39个月的标准化流程,但美国海军2015年突然发现军费见底了。国会山的议员们正为医保改革吵得面红耳赤,哪还顾得上给航母拨维修款?船厂工人拿着半薪开始磨洋工,直到2017年预算到位时,关键岗位的技师早已跳槽去了页岩气公司。更荒诞的是,为保障“杜鲁门”号能按时部署中东,“华盛顿”号竟被要求拆下4台蒸汽弹射器的液压泵当备件。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活像用救护车的发动机去修拖拉机。
新冠疫情给了这艘航母致命一击。2020年纽波特纽斯船厂爆发集体感染,三分之一的电焊工病倒,反应堆舱的铅屏蔽层安装被迫中断11个月。美国海军监察报告显示,当时船厂连防锈漆都要等中国进口的环氧树脂——毕竟本土供应商早在金融危机时就倒闭了。而在甲板下的住舱区,滞留的水手们正经历着比锈蚀更可怕的腐蚀。由于军费削减,他们挤在漏雨的临时板房里,吃着冷冻披萨度日。2019年圣诞夜,21岁的电工学徒托雷斯在机库甲板悬梁自尽,遗书上写着“这里比战区更令人绝望”。
当2023年“华盛顿”号终于重启反应堆测试时,世界早已换了天地。中国福建舰完成了电磁弹射试验,俄罗斯“锆石”导弹能3分钟打穿航母防空圈。五角大楼急得跳脚,可另一艘“斯坦尼斯”号又陷进了维修泥潭。这次海军学乖了,拨款7800万美元给水手建带心理咨询室的宿舍楼,但船厂老板们更关心股东分红——毕竟六年维修期意味着能多收42%的工时费。
看着“华盛顿”号锈迹斑斑的舰艏,西太平洋的潮水正冲刷着美国霸权的泡沫。当造船厂沦为华尔街的提款机,当水手性命抵不过预算报表上的数字,再多的航母也不过是漂在海上的铁棺材。或许某天五角大楼该听听中国老渔民的话:船漏了不补,撒再多网也是白费力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